资讯资讯
热门关键词
我国首次发现体内保存蛋壳的中生代鸟类化石
我国首次发现体内保存蛋壳的中生代鸟类化石
鸟类进化的成功与其独特的生殖孵化系统密切相关。3月21日,周忠和、邹景梅、巴约研究小组在《英国自然通讯》在线版上报道了世界上第一只腹部有蛋壳的灭绝鸟类“反鸟化石”,为古代鸟类的繁殖繁殖提供了新的信息,为早期B类的进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该标本发现于中国甘肃玉门市,距今1.1亿年的早白垩世下沟组的湖相沉积物中,是一个全新的属种,被命名为施氏慈母鸟(Avimaia schweitzerae)。标本保存在扁平的页岩内,头部虽然残缺,但是,体腔内基本成型的蛋壳(包括表层膜、角质层等)却被罕见地保存至今。
组织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蛋壳异常薄,呈现双层病理结构(这也是第一次在一个反鸟蛋化石中发现双层壳)。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推测,雌性在产卵时有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产卵病”,即卵不能及时产生,在体腔中停留很长时间。有些活鸟在生存压力很大或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这种症状。在一些活生生的海龟甚至一些蜥脚类恐龙身上也很常见。
研究还发现,蛋壳最外层的蛋皮膜由小球粒状的矿物质构成,这种致密的球形矿物颗粒组成的蛋膜,常出现在将鸟巢筑在靠近潮湿环境中的现生鸟类中(如鹌鹑、鸭子,火烈鸟等),这种结构可以隔绝潮湿空气,从而避免相应的感染问题,这与反鸟类就地筑巢部分掩埋蛋的习性较为一致,而球形矿物颗粒保护层的存在可能代表一种较为原始的鸟蛋形态。
此外,在该标本的腿骨碎片中发现可疑的髓质骨。雌性鸟类产卵时,髓质骨是卵钙的来源,主要形成于长骨腔。然而,前人报道的大部分“髓质骨”尚未讨论。其中许多实际上是由病理学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该标本很少有两个确凿的性别鉴定证据:卵质骨和髓质骨,这有助于研究者鉴定古鸟类的性别,进一步探索原始鸟类的性异形。
动物机械模型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项目以及中科院先导项目的资助。
本文网址:/news/447.html
关键词:鸟类化石
最近浏览:
电话:134 3610 5677
QQ:82219526
地址:皇冠手机登录网址13808市巴南区红光大道73号附22号
网址:www.animrobot.com